這個思維很重要,我強調一下
|
發(fā)表時間:2020/4/11 瀏覽 6659 次 |
文 | 白詩詩 來源丨 白詩詩( ID:baishishi100)
本文談談,學習過程中,我們的認知重點應該放在哪里。
先從記憶說起,記憶分短時記憶和工作記憶,我想看過點認知學科普的都知道。
短時記憶,顧名思義,短時間的記憶。
工作記憶,就是形成長期的記憶,為了讓我們更好的做區(qū)分,本文暫時把工作記憶稱為長期記憶。
一、 你所謂的“學習”, 可能不過是“吸取信息”
所以,在此特別鄭重的問一下各位,為什么碎片吸收信息不好?
我問的還只是“碎片吸收信息”,而不是“碎片化學習”哦。
因為碎片吸收信息,我們日常都有在做,而碎片化學習----但凡已經涉及到“學習”二字,都有點嚴肅意味。
真不好意思舔著臉說,我們平時吸收信息的行為就真的可以和“學習”掛上鉤。
前者,我們每天看新聞看資訊看文章,這個看的行為,也叫刷。
我們還刷小視頻,刷各種明星小道八卦。
然而,我要說,刷刷刷,喜刷刷并不是洗刷刷,刷鍋能夠把鍋給刷干凈,但是一直喜刷刷這些資訊信息文章,卻只會讓我們變笨----因為聰明來自于思考能力,思考需要思考材料。
決定一個人長期整體思考質量的,決定因素只有一個,就是長期記憶。
取決于你在這個長期記憶里存儲的材料---你早年發(fā)生過印象深刻的事情,可以存進這個長期記憶之中,比如有的人童年遭遇不公事件,或者是高考失誤,乃至于產生了一些持久的情結,這些事件,對于你來說都是大事。
除了對你來說的大事能夠沉淀到你的長期記憶之外,還有我們主動學習到的那些知識。
但是,可悲的是,很多人畢業(yè)之后,就想不到要持續(xù)學習,做不到持續(xù)學習,或者是低效甚至無效的學習。
乃至于,畢業(yè)之后,他的長期記憶里的材料,不會再得到量的增長,也就不可能帶來思考上質的改變。
所以,有的人畢業(yè)幾年,除了增長一些人情世故的見識之外,呃,也就是說除了變成社會老油條之外,他或許并沒有什么質上的成長。
所謂,一個笨蛋變成了一個年紀更大的笨蛋,年齡增長并沒有給他帶來智慧。
或許有人還不如大學時期呢,畢竟人只要不學習,即便是長期性的知識,也還是會在幾年間漸漸忘掉,所以學習能力不足的人,或許會變得比大學之時還不如,這種退化現象,也是可能存在的事。
在此基礎上,再問大家一個問題,大學期間,一些情侶情感好,好到畢業(yè)就決定結婚,但是結婚沒幾年,他們就開始吵架,為什么這樣?
當然,吵架的原因肯定五花八門,家家都有本難念經嘛,但有一個原因是要考慮到的,就是他們還是不是處在持續(xù)學習的狀態(tài)。
大學的時候,大家每天都學習,于是腦子里就成天有新東西進來,你我聊天相處,談論的都是新學習到的那些知識,即便能形成爭論,那也是知識帶來的爭論,這不會太傷感情。
但是畢業(yè)之后,如果兩個人都不學習,你猜怎么著?
隨著你知識的慢慢忘卻,你腦袋沒有持續(xù)裝進東西,你18歲之前的,或者說是你原生家庭里帶來的那些東西就會慢慢的冒出來。
這時候,你就會發(fā)現,兩個人的相處,不只是你和我的相處,而是你的家庭和我的家庭,這兩個家庭背后的一些觀念,這兩個家庭背后的一些習慣在相處,這其中就難免有一些根深蒂固的東西,導致我們無法容忍、無法退讓,于是沖突漸多。
從這個角度,你也會發(fā)現,門當戶對是多么的有必要,因為門當戶對,其兩個家庭背后的一些觀念和習慣,相似性比較大,就算你們畢業(yè)后不學習,都能更好的接受對方的現狀。
那么,就有人肯定會問,兩個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人呢,怎么辦,或者你也可能直接問,怎么改變原生家庭帶來的這些東西?
其實最簡單也是最底層的一個答案,我們這里已經明明白白的擺到臺面了,唯有學習。
唯有持續(xù)的學習,才能夠蓋住那些舊的東西。
錢鐘書和楊絳,兩個來自不同階層的人,他們兩個一生都在學習,一輩子幸福,他們兩個,也是我人生中的理想伴侶模型。
說到學習之后,我們再回過頭來想一想,學習,究竟本質是什么?
我的答案是,對長期記憶有增量的行為。
我們用它來衡量一下,你就會發(fā)現,刷抖音刷快手,哪怕是刷你現在所看到的這篇文章,如果你過兩天就忘了,那么,都是無益于幫助你的長期記憶形成增量的行為----如果你只是止步于“刷”的動作的話。
所以,很多我們名曰為學習的行為,最后都只能在以上判別法條下,被看成是“吸收信息”。
二、 學習能力,用進廢退, 這是我們需要記住的另一條原則
前幾天,一位妹妹要加我微信,理由說的是,她說看完了我所有的文章,說我寫的文章比她看過的那些書都能觸動她,她還做了筆記,并且也對她造成了改變。
她因為哪篇而有這么大觸動呢,我沒有細問,不然你們又說我撩小姑娘。
給她微信,我在她朋友圈看到了分享,原來是那篇《學習沒有續(xù)航,你將失去什么》,學習沒有續(xù)航,你將失去什么呢,我說的是失去學習的能力。
日常我們動不動都會說學習能力思考能力,但好像對這四個字并沒有什么真切體會哈?
是的,當你發(fā)現它真真切切是一種能力的時候,能夠實實在在體會到什么叫學習能力的時候,是在你發(fā)現失去了它的那一天。
那一天,是你悠游過了許多日子,忽然感覺需要學點什么了,或者是,很久沒有學某樣東西,但是面臨著某一個機會或者考驗,需要你去學習某樣東西,那時候你忽然發(fā)現,以前能坐下來,一下子學幾個小時的那種能力,說沒就沒了。
也許你過去是學霸,在學校成績很好,但是到社會久了,你哪怕只是讓自己多學一點哪怕沒有以前課業(yè)那么枯燥、難度也沒有那么大的東西,你都發(fā)現自己學不進去。
不說大學畢業(yè)的這些人,就說大學里,進了大學就想著自由的人,他們大一大二不怎么學習,到了面臨考研準備的時候,多少人是發(fā)現自己學不進去才放棄,而不是因為自己確實不想考的?
所以,在這些時刻,我想你應該可以感受得到,什么叫做學習能力。
三、 維持長時間持續(xù)高強度思考的能力
它是一種需要投注注意力的能力,但在我看來,有效學習,依賴的更是一種能夠維持長時間持續(xù)高強度思考的能力。
很明顯,高考讓我們磨練出了一種,能夠持續(xù)進行長達兩個到兩個半小時思考強度的能力。
所以,在這里特別給高考學生一個提醒,從你個人腦袋可持續(xù)思考強度時長的角度考慮,你若能夠良好的適應長達兩個半小時的思考時間,你就更能夠適應你們的考試。
所以,平時做作業(yè)的時候,以始為終,就向高考看齊,把作業(yè)攢到一塊做,連續(xù)一次做兩個或者兩個半小時。
即便在最初,作業(yè)的整體質量不一定會好,但是隨著這樣進行的次數多起來,你腦袋高強度思考時長的適應力會慢慢提升,整體的作業(yè)質量就會上去。
想一想,別人每天都是碎片作業(yè),而你把作業(yè)攢到一塊做,每天就比別人多一次考試般的歷練和適應,你一年就比別人多出300次考試練習。
你說小小的考試能夠難倒你嗎?奧利給,干吧,精神小伙!
同樣的,也給大學生這樣的建議,如果你準備考研,那就不要太想著玩,每天也還是要學習的,為的是珍惜這個從高中帶來的,好不容易才鍛煉出來的,能夠適應長達兩個半小時思考的能力。
可以不必像高中那樣,但還是要學,他們的建議拿過來也還是可以用的,就是即便在學的少的情況下,要把學習的東西集中到一塊去學,以始為終,至少一天有一次持續(xù)兩小時的學習。
到了開始準備考研之時,初期,把持續(xù)學習時間改為三小時的連續(xù)體,還是說了,這樣在初期會降低學習的一部分效率,但是最終,你的總體思考強度和適應力會漸漸上升,達到考研要求的三個小時持續(xù)思考強度。
最后,對于上班族,也同樣的,盡量給自己創(chuàng)造大塊時間集中學習,此舉有助于你能夠提升自己的學習思考強度持續(xù)時長。
我一直在倡導一種“基本功思維”,也即,想想自己每天需要鍛煉的基本功是什么,然后我們就像少林武僧早晨練扎馬步、就想我們初高中早自讀課那樣,每天都讓自己花時間去精進和積累。
在這里,學習能力其實可以作為大多數職場人士的基本功之一。
我們的學習,看中的是給自己的長期記憶做增量,我們的學習,看中的是它所能維持的高強度思考的持續(xù)時長。
長期記憶不斷有增量,于是,我們整體的思考質量會得到提升,加之我們對高強度思考持續(xù)時長的維護,于是我們就具備了長期進行高質量思考的能力----而誰又能說,這不是高素質發(fā)展所最缺的一種能力呢?
作者簡介:白詩詩,知乎答主。學習話題贊數比其他答主高一個數量級,分享高效且實用的學習方法。歡迎手動搜索公眾號——白詩詩(ID :baishishi100),一個發(fā)布硬核學習方法論的平臺 |
|